热门: 百年徐家汇天主堂大修   网购火车票需核验手机   沪公交线路调整规则将出台   11月上海楼市火爆   上海92号汽油今起下调   下沙烧卖提早近半月开售   申城或将会出现霜或暗霜   危化品区域化禁限控   春运火车票今开售   沪女性人才贡献全国领先   美旅游局组团来沪揽客   屋顶摩天轮下月试开放   细尾獴亮相上海动物园   最容易赚钱城市上海第二   上海再现深秋美景   
当前位置: 数码
【浏览字号:
vForum 2015上海站开幕 访VMware全球副总裁李映
http://life.online.sh.cn 2015-12-03 09:22

作为全球云基础架构和移动商务的领导厂商,VMware一直非常重视中国市场。至今在中国已成功举办九届vForum大会,旨在为中国的客户、合作伙伴提供虚拟化、云计算和移动商务领域最新技术,共同推进云计算的普及发展。11月27日,VMware在上海召开了主题为“Ready for Any”的vForum2015上海站大会。而借此机会,小编也采访了参加此次会议的VMware公司的李映博士。

李映博士是VMware公司全球副总裁兼VMware亚洲研究院总经理。他现在在VMware主要负责两个方面的职责:第一个职责是去年那会,VMware公司的CEO在北京宣布成立一个新的架构亚洲研究院,李映博士担任了亚洲研究院的总经理一职。另外作为VmwareAPGA领导团队一部分,其也负责APGA的售前团队,也就是技术团队这样一个职责。

在过去一年中VMware一方面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上面整个架构上面打造一个真正完整的生态系统。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在基础架构上面支持各种不同的应用,包括云的原生,包括云上面的原生应用或者传统的应用。以及在不同的设备上面,无论是传统的计算机、手机甚至是其他的移动端,然后达成一个整体的软件定义的架构。

VMware一直很注重云的生态系统建设,中国市场上的生态系统与国外有哪些不同的、独特的特点?

第一,现在我们还是相对比较早期,讲到公有云这方面,其实就是这几家,AWS 、Azure或者VMware,相对而言他们其实无论是从能力上面无论从模式上面或者跑马圈地来讲基本是这样一个情况。所以可能在国外有时候竞争多于合作这种情况。

但是在中国,比如UCloud、青云、Unitedstack、EasyStack,他们其实相对而言从成立到时间来说比国外新很多。我们大部分云,无论是OpenStack或者其他的,也就是在过去几年中。那么对于他们来讲,相对而言他们的心态更加开放,跟国外比他们愿意更多做一些技术的交流,更多寻找合作模式,我的目的不是我想成长为一个亚马逊,我想成为一个新的迈克菲,更多是找到自己的长处,然后更多跟其他的生态伙伴进行合作。

VMware跟国内大学是否有合作?具体情况是什么?

在中国我们其实是相对于其他的跨国企业,我们的起步是比较晚的。从规模来讲,研发大概是五百多人,销售大概是五百多人。因此我们跟大学合作的第一步就跟大学的人才储备进行合作,包括前几年我们跟清华、北大、复旦我们都有很多,包括跟EMC一起合作做这个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人才。

大概在去年的时候,我们宣布了亚洲研究院的第一个项目,就是LinuxVDI。那个项目我们其实是跟北大一个项目组进行合作,合作模式主要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我们把我们自己的技术中我们跟北大进行分享,因为Linux本身是开源的,那么尤其在虚拟桌面方面那么怎样对不同的Linux的这样一个版本包括对于不同的外设的支持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跟北大合作的目的,第一个因为北大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技术储备,能够跟我们进行很好的技术合作的交流。另外一方面也是跟大学合作,能够把我们的技术我们的理念能够推送到整个开源社区和开放的系统中。

你们目前在全球以及中国区域的市场占有率怎样?

    从私有云的方面来讲,VMware是不可辩驳的市场领先者。从最开始的软件定义计算到软件定义存储这方面我们都是市场领先者。在公有云方面,首先在国外是前四名;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未来不是一个公有云或者几个公有云,尤其国内这点更清楚。国外有几个大的公有云,而国内也有一个新的概念叫做行业云或者区域云。所以随着这种云的逐渐普及或者政策法规不同,可以想象到国内或者国外会有更多的不同的公有云的提供商的出现。所以VMware来讲,其实是混合云的战略,不是说公有云跟私有云一样做到第一第二第三,更多的是必须满足不同的法规需求或者说不同的客户需求,打造一个真正的云的生态系统。

   简单的概括一下Ready for Any的战略。

    Ready for Any我们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就是一云成万象,对于企业IT来讲我们给企业更多选择。无论是用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我们提供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和混合云的架构帮助你把所有底层这样一个IT的资源管理起来,无论你是传统的应用还是新的原生的应用,无论你是ERP的应用还是大数据的应用,你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面,同一个架构上面来进行管理进行运营进行支付。Any devices, Any Application,你不需要选择哪个应用跟哪个设备进行一一对应,而是所有的应用你都可以以用户最喜欢的设备,手机、电脑,甚至包括特斯拉的汽车,你都可以让用户用自己最熟悉的是去使用这些应用。所以我们的Ready for Any就是说单一云,任何应用,任何的设备。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 分享到:

相关文章

[选稿]: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2015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