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让工业“吃饱”,为产品“提质”,上海边调查边整改|回眸上海调研

  党中央领导人到上海调研

  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人身体力行,组织调查组或亲自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其中朱德和陈云先后来到上海调查研究。

  朱德于1961年1月在上海调研期间,听取副市长曹荻秋汇报工作,参观视察了龙华苗圃和轻工业产品展览。通过调研,朱德在1月30日给党中央、毛泽东的报告中提出:目前上海工业生产的最大问题是“吃不饱”。特别是纺织工业,生产任务仅达生产能力的50%。其他轻工业生产,也有30%多的生产能力用不上去。

  报告提出,要想使上海工业“吃饱”,短时间内单靠国内供应原料是不行的,必须同时实行“以进养出”的方针——争取多进口一些原料,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再出口。报告还指出,从上海的经验来看,凡是“吃不饱”,并且有制造出口商品条件的工业部门,都可以仿效上海的办法。总之,要设法使机器开动,人尽其用。

  6月27日至7月11日,陈云到上海青浦县小蒸公社进行15天的调查研究,主要了解母猪公养好还是私养好、农作物种植物应如何安排、自留地是否需要扩大、平调退赔是否彻底以及农村商业、社办工业和手工业、粮食包产指标和征购任务,以及干部作风、群众监督等情况。

  出发前,陈云邀请经济学家薛暮桥、中国农科院江苏分院院长顾复生、长期搞工会工作的领导同志,以及与他长期联系的农民代表组成“先遣队”,先去摸底。一周后,陈云带领人员前往调研,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吃住都在农民家,同时采取既听社队干部汇报,查阅过去的资料,又到农民家里访问,视察集体养猪场、公共食堂、工厂、供销社、仓库,以及召开小型座谈会等方式,一个一个问题研究。

  陈云先后召开10次专题座谈会。调查中提出,增加一点自留地的比重,决不会动摇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当前农民口粮不足的情况下,农民最关心的不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而是“吃饭还是吃粥”。多分一点自留地,可以使农民多一点口粮,对巩固工农联盟和社会主义制度有好处,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

  陈云(二排中)在上海青浦县小蒸公社作农村调查时同公社干部合影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MIST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