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消费何以热|老牌商圈靠什么吸引年轻人?

  不改变不创新,只会更快被淘汰

  曾经的徐家汇商圈,左为港汇恒隆广场,右为太平洋百货。网络图

  这些年,徐家汇商圈一直在“变”,外在硬体与内部业态持续探索创新。

  2022年,徐家汇天桥连廊二期开放后,美罗城、东方商厦、港汇恒隆广场等商业体形成了有机连接,徐家汇“地下-地面-空中”的三维过街系统进一步完善。

  站在天桥上,人们可环视整个徐家汇商圈,俯视桥下的车水马龙,也可坐在长椅上享受阳光。这里不是单纯的过街天桥,还是市中心难得的“城市阳台”、漫步空间。

  港汇恒隆广场能取得傲人的“成绩单”,离不开一直以来的差异化策略,尤其是自2017年启动大规模升级,与整个徐家汇商圈产业升级的趋势吻合。

  港汇这一轮改造历时3年,投入高达10亿元人民币,2020年11月焕新亮相。商场内外不仅空间环境迎来焕新,品牌也有较大力度的改变,涵盖高端、轻奢、潮流等多重消费领域,其中不乏Tod's全国首家概念店、Salvatore Ferragamo全国首家新概念店、Charlotte Tilbury内地首店等新店、旗舰店。

  一家女装品牌商户告诉记者,她觉得“大装修”后港汇的消费体验更好,业态布局调整很大,外观也变了。以前港汇门口39级、约2层楼高的“霸气”台阶,承载着不少人的记忆。但由于进出不够方便,经过拆除重建,现在变身为开放式文化艺术广场。

  她还提到,港汇进一步提升了奢侈品零售市场的标准,对进驻商场的品牌把控非常严格,需要严格筛选,不论品牌定位、货物品质,各方面都要考量,“不是有钱就能入驻”。

  还有许多新的购物体验可在这里探索。比如,2020年11月港汇特邀网红主播到场直播带货,开创了购物中心与时尚主播合作的新模式。2021年10月,携手加拿大国宝级剧团太阳马戏团表演《X秀》,尽显先锋之姿。

  美罗城的改变与港汇完全不一样,但效果同样很好。

  提起美罗城,至今很多人还能想起曾经的数码卖场。1998年美罗城开业后,迅速成为全国有名的数码卖场,此后多年,随着商圈消费需求的升级美罗城不断调整,逐渐转变为现在时尚、娱乐交融的年轻潮流中心。

  “十几年前这一层全是数码商铺,卖游戏机、卖电脑的,和隔壁太平洋数码很像。”美罗城二楼的佳能商铺店员回忆,但现在,美罗城的数码店铺所剩无几,“时代不一样了”。

  过去三年,疫情对各商业体都造成影响,美罗城几乎每年还在引入众多首店、潮流店,推陈出新的动作不间断。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日本杂货巨头LOFT中国首店于美罗城开业;2021年全球博物文化体验店Museum

上一页 1 ... 5 6 7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赵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