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安义夜巷、外滩枫径后 上海又多了条分时步行街

  但光有“形”无法长久,内容始终是市集的核心。由于长宁国际周边还没有大型商场,人们逛完市集后可选择的差异化消费空间尚不丰富。而各个市集上均会出现的“熟面孔”摊位,虽然能为商户数量做“保底”,但也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此外,相较思南生活市集背靠思南公馆的老洋房氛围、外滩枫径距离黄浦江步行可达的距离,凯田集荟的人文色彩还需进一步放大,使其与以往的步行街、市集有所区分。

  细数过去十多年来上海市集文化的变迁,世博会前后,由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改建而来的上海1933老场房,因坐拥特殊的空间环境,在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成为人们打卡拍照、举办创意市集的“初代网红地标”。距离长宁国际地块不远的凯旋路育音堂,附近的创意园区也曾是市集举办方的首选,逛市集、看live house表演的热度并不亚于今天逛武康路、安福路的人潮。莫干山路M50园区在因涂鸦墙出圈时,也曾是艺术类市集的热门举办地。

  改变来自于商办综合体的快速崛起,尤其是庭院式商业街区在上海各地的出现。从徐汇绿地缤纷城到虹口瑞虹天地月亮湾,一辆辆市集小推车载满文创手作、趣味小吃,在节假日成为商场引流的标配,也成为商业体打响知名度、与周边邻里社区拉近距离的重要方式。

  2020年安义夜巷 舒抒 摄

  但究竟想要吸引怎样的客群,商业体运营方和属地政府部门都需要提前考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安义夜巷有较多啤酒、烧烤类商户,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和过路游客; 思南市集有积累多年的艺术、文创资源,会邀请上海各大美术馆来现场‘摆摊’;外滩枫径对宠物和亲子家庭都比较友好,参观复兴艺术中心的观众和网红潮人们也会来市集逛逛…… 每个市集都有自己鲜明的客群特点。

  根据上海最新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定位,要形成有内涵、有颜值、有温度的家门口幸福美好生活场景。其中一点就是要推动商居和谐,鼓励便民生活圈建设结合历史要素和地域文化,传承社区文脉和集体记忆。

  因此,无论是正在推进中的凯田集荟,还是未来其他的市集活动,或许能尝试结合淮海西路-凯旋路地块的工业遗存特色以及沿线的沪杭铁路历史,让城市文化肌理为商业赋能,也让人们在消费破圈中唤醒对城市更深层次的记忆与认同。

上一页 1 ... 8 9 10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MIST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