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新闻

聚焦科学教育 中小学教师培训上海分会场开班

    科学教育如何转型升维?国际视野下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光的极限探测如何帮助我们探索世界?如何依托标本藏品和科学研究讲一个昆虫的故事?……

    日前,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承办的"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上海分会场在线开班,三天里,院士等科学大家、科学教育专家、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名师名校长、科普工作者齐聚云端,为来自上海市各区中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各地附属学校的近150名科学类课程主讲教师带来一场知识盛宴。活动还通过网络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未来有志于从事科学教育的师范生、科学教育工作者直播。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在致辞中指出,科学教育对加快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引领科技创新、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华东师范大学在科学教育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比如开办全国第一家"科学商店",依托科学教育研究的专家队伍和各院系学科力量,深入社区和基础教育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与科学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课程体系,探索科学精神、思维和方法培养的新路径。

    钱旭红在题为《超越知识立足前沿转型升维新的科学教育》的讲座上表示,在新的形式和环境下,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迭代,当前和未来的科学教育,需要进一步关注前沿的、正在创造之中的科学知识,并引领未来。未来的科学教育转型需要跨学科超限融合,要以思维与精神培养为核心,要注重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注重科学伦理问题。教师作为关键队伍,科学教育师资的培养上必须要走新路径,尤其要注重教师的思维训练、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华东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与教学中心执行主任裴新宁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谈到,国际科学教育经过发展迭代,探究-参与观已经成为21世纪科学教育的引领性思想,普及面向所有人的高质量的科学教育、以学习科学研究铺建科学教育改革路径选择与创新的底层逻辑、把科学知识和方法作为探知世界的方式与发展思维的工具已成为科学教育的核心趋势。一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应渗透科学本质,帮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让学生投入到科学过程的实践之中,学会将科学知识与方法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应对世界的变化与挑战。作为教师,不仅要变革教学模式,还要提升对科学探究、科学实践的理解力,敢做"失败的"创新者,发展教会学习、设计与探究等专业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建宇分享了光的极限探测在空间的应用。他以单光子在空间量子通信和光子通信中的应用为例,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团队所做的前沿研究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阐明光的极限探测技术发展在提升我国通信能级和保障我国通信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卢宝荣以"科学家是怎样炼成的?""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研究?"开始了报告,提出科学研究的"三步曲":像科学家那样,学会提出问题-建立科学假设-设计与验证,并对什么是好的科学问题、什么是好的科学假设、如何进行科学实验设计和验证进行了案例式讲解,对中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发展中的大国走向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哪些制度和机制需要突破?如何超越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模式及教育体系?"上海市教委基础教研室主任王洋以自己在高中开展科学教育的经历,分享了对普通高中高质量科学教育的思考。他认为,高中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时应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好奇心、想象力、坚毅品质等必备品格,爱国主义、使命感、责任心、科学精神等价值观念。在培养路径上,应摒弃功利化,强化实践性学习和跨学科学习,在真实场景中学、在探索中学、在应用中学。

    据悉,本期研修活动内容涵盖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实践等不同主题。上海分会场的培训,以立足前沿与贴近中学教学实际相结合,除邀请科学大家主讲该领域前沿发展外,其他主讲人均具有面向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的丰富经验;以拓宽视野与改变思维相结合,把科学研究与中学教学内容进行衔接,为学员提供多样化的、利用身边资源设计科学活动的优秀案例和课程设计支架;突出理念引领与行动学习相结合,针对学员的教学设计,组织专家开展分组指导,建立指导-研讨-改进的流程,开展"做中学""研中学",增进学员对科学教育的理解,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综合 作者: 责任编辑:MIST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