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上海人兜兜小菜场 感受曾经生活的C位再度回归

  对了,侬啥辰光准备去屋里附近个小菜场兜兜?

  小菜场,居于上海人生活的C位

  罗英:资深出版人,上海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女摄影家协会副会长,长期关注美食与生活话题

  上海人生活的半径,小菜场一定居于C位。“生活如常”的晴雨表,一个重要指数就是小菜场是勿是闹猛。熙熙攘攘的买菜人流在琳琅满目的蔬菜摊、肉禽摊、水产摊中穿梭着,拉到篮头里个侪是菜,活色生香的市井味道回来了。

  大多数的上海人都有一个关于菜场的记忆,譬如我,从童年的拉着姆妈衣角很不情愿地逛马路菜场;到自己不得不去室内菜场挑挑拣拣买菜;再到每周去大型超市采购食材,都有一些话忍不住想说说。今天只说说时间相隔有点久远的儿时记忆。

  生于物质匮乏的年代,童年印象,最清晰的莫过于关于吃了。当年我家附近的泰安路菜场,从头到尾有数百米长,马路两边都有水泥砌起的摊头墩。每天半夜里,来自郊区农村的送菜农民,踏着大拖车,一列列鱼贯而行,到菜场后,卸下一筐筐下午刚刚从田头采摘的新鲜蔬菜,这些筐,被称作“牌篮”。卸完菜,农民们连夜还要赶回去。新鲜的蔬菜从田头到灶头不会超过24小时。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菜场开始热闹了。大家寻找着昨天旁晚放着的代替排队的破砖头、破篮头,大家一哄而上;免不了有人插队,场面天天混乱,全靠买菜营业员吼,一般小菜场的营业员都有点凶相。

  我最喜欢的是泰安路靠近武康路的烤鸭摊,一只巨大的鸭蛋型焖炉烤鸭炉,开炉的时候,满条路上充满了烤鸭香。一年里向,姆妈会请我们吃几次烤鸭,取烤鸭的时候端着大面盆,我晓得做啥姆妈会带着自己,我也知道自己负有“重任”——嗲嗲地讨好菜场营业员:爷叔,侬好,烤鸭卤多舀几勺,好伐?

  据说,申城从清末就有小菜场了,一部上海小菜场史,从一个从侧面反映了时代的更新。建议大家抽空去逛逛小菜场,生活里总有些“一地鸡毛”的事可以抚慰我们有点烦躁的内心。

上一页 1 ... 9 10 11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综合 作者:严山山 责任编辑:MIST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