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25名大学生没上班 却“领”了45万工资?一查 原来是公司有猫腻!

  个人所得税APP的上线,大大方便了广大自然人纳税人申报纳税,受到广泛欢迎。但近期,部分自然人纳税人登录APP查询信息发现,自己明明没有在某公司任职,却有该公司的个人所得税申报记录,怀疑是个人身份信息被冒用作违法使用。

  近日,多地税务部门查处了一批冒用个人身份信息涉税案件。这些案件的共同特点是,公司利用在校大学生身份信息,虚增工资成本,偷逃企业所得税。目前,税务机关将依法依规对涉案企业作出进一步处罚。

  有公司通过黑中介购买大学生身份信息

  多地出现冒用大学生身份信息偷税案件,有的公司通过私人关系获得大量在校大学生身份信息,而有些公司则通过黑中介等渠道购买在校大学生身份信息。

  近日,为严厉打击冒用大学生信息偷逃税款行为,北京税务稽查部门迅速出击,对涉嫌冒用大学生身份信息的北京某设计咨询公司立案检查, 查明其冒用某高校25名大学生身份信息虚假申报的事实。

  这些公司是如何获得大学生身份信息的?经查实,该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同学为某高校老师,双方于2017年签订了一份“校企合作协议”,约定选派该校大学生到该公司实习,老师向公司提供学生的姓名和身份信息,但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实习工作。

  该公司为增加成本、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在2017年至2019年1月利用掌握的这些信息虚假申报292条,虚列人员成本45.26万元,偷税11.25万元,另外发现其他税收违法行为少缴税款26.47万元,税务机关将依法依规对涉案企业作出进一步处罚。

  在深圳,也发生了类似案件。税务稽查部门根据冒用申诉风险线索,对深圳市某资产管理公司实施突击检查,查实该企业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冒用129条个人身份信息,虚增管理费用并在账簿上多列支出,进而少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偷税事实。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赵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