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再见了,纸质火车票!坐火车也有重大变化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出行方面,进出站验检票凭证由过去的“身份证件车票”,简化为持有效身份证件实现“一证通行”,实名制核验、检票、验票更加便捷,闸机检票平均用时由3.8秒/人缩短至1.3秒/人, 速度提高3倍左右,极大提升进出站效率,而且能够有效防范丢失车票、购买假票等风险。

  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电子客票自助退改签、无接触进出站、网上办理返岗务工团体票等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实行电子客票后,旅客出行在购票、进站乘车、退改签等环节将发生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

  在购票环节,旅客通过铁路12306网站(含手机客户端,下同)购票时,可自行打印或下载“行程信息提示”;旅客通过车站窗口、自动售票机购票时,将收到铁路部门提供的“行程信息提示”。 “行程信息提示”仅作为乘车提示信息,不作为乘车凭证。

  在进出站环节,旅客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居住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等可自动识读证件时, 可凭购票时使用的乘车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通过自助闸机完成实名制验证、进出站检票手续;旅客持户口本等不可自动识读证件时,可凭购票时使用的乘车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通过人工通道完成实名制验证、进出站检票手续。

  在乘车环节,旅客须按购票信息显示的车厢号和座位号就坐。遇列车工作人员查验车票时,旅客应出示购票时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

  旅客如需退票、改签,使用电子支付方式购票且未领取报销凭证的,可直接在铁路12306网站办理;如已领取报销凭证或使用现金购买电子客票,也可先行在网上办理退票,于180天内到任一车站完成退款等相关手续,一并交回报销凭证。

  旅客如需报销凭证,可于开车前或乘车日期之日起30日内,凭购票时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到车站售票窗口(含自动售取票机、代售点窗口)打印;超过30日的,旅客可联系铁路12306客服中心办理。 为了更加方便办理行程变更手续,铁路部门建议购买电子客票的旅客尽量使用电子支付,如需报销,尽量在行程结束后领取报销凭证。普速铁路旅客运输是铁路客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客出行的重要选择,目前全国普速铁路年旅客发送量约占旅客发送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长三角普速铁路年旅客发送量约占区域内旅客发送总量的23.4%左右。在内地高铁和城际铁路实现电子客票全覆盖后,铁路部门即着手普速铁路实施电子客票的技术设备升级改造工作,目前已具备实施推广条件。

  首日12小时内发售近62万张

  中国新闻网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20日凌晨,随着普速铁路电子客票系统一次性整体切换成功,标志着普速铁路电子客票顺利实施。

  国铁集团客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日0时至12时,铁路已发售普速铁路电子客票619937张,购买普速铁路电子客票的旅客自助检票进、出站293419人,电子客票各项设备运转正常,旅客体验良好。

  该负责人介绍,电子客票2018年11月在海南环岛高铁开始试点,2019年7月扩大至上海至南京、成都至重庆、广州至珠海(湛江西)、昆明至大理至丽江4条高铁城际铁路试点,2019年四季度后在全国高铁和城际线路大面积推进实施,并于2020年4月29日实现了内地高铁和城际铁路电子客票全覆盖。电子客票的推广经历了春运暑运、小长假、黄金周客流高峰等各时期、各线路、各地域、各场景的应用考验,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旅客体验良好,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和实践经验,为在普速铁路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该负责人介绍,结合高速铁路电子客票实施经验,铁路部门积极进行普速铁路电子客票实施准备工作,开展了方案制定、软件研发、设备调试、网络补强、规章制定、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经过3个月紧张周密的准备,于6月20日凌晨,普速铁路电子客票系统一次性整体切换成功,覆盖京广、京沪、京九、陇海等普速铁路路网干线和运输繁忙线路,共涉及1300多个车站。 此次推广实施后,全国铁路共有2400多个车站实行电子客票,将覆盖95%以上的铁路出行人群。该负责人表示,普速铁路电子客票实施过程中,欢迎旅客多提建设性意见建议,铁路部门将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和服务,改善旅客使用体验,持续提升铁路客运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 这些火车票,总有一款是你的回忆据铁科院,一起回忆,那些年陪伴我们成长的火车票吧。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赵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