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上海街头睡衣兴衰史 总能让人一眼辨认出来


    四


    这场热闹的辩论多少带来了变化。

    世博会刚结束,新民晚报在一篇名为《上海世博会改变了什么?》的文章里面专门提到,“睡衣族”上街的现象明显减少了。

    据2010年老卢湾区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居民认为,迎世博8年改善最明显的陋习中,“穿睡衣上街”排名第二。

    不过在马尚龙看来,“文明迎世博”只是减少睡衣现象的一部分原因。真正促使睡衣现象消失的,是居住环境颠覆性的变化。

    “旧房子大片地被拆掉,石库门和两万户都在消失。”


    上海人的睡衣文化,是在弄堂生活的滋养下发展出来的。


    离开弄堂,住进“1.0版本”小公房,再搬进煤卫独用的升级版公房或商品房,这是近半个世纪里,许多上海人的生活轨迹线。

    今年64岁的刘锦云(化名)也依循着这条轨迹。

    “六七十年代我们住在虹口的石库门弄堂里,水斗炉子都是公用的。”

    “出来装盆水还要换件衣裳,肯定不现实,那时候大家都穿自己缝制的睡衣在弄堂里活动。”

    “八十年代我们搬到平凉路的公房里,一条走廊七间房,有七户人家。”

    “头两年煤气还没有接进来,大家就在走廊上摆只小炉子烧饭,一道说说笑笑,穿睡衣去串门,也蛮自然的。”

    “1998年,我们住进了浦东独门独户的新公房。刚搬家的那几年,小孩还在上学,每天的生活跟打仗一样,经常穿着睡衣一路小跑买小菜酱油。”

    “后来小孩大了,我们也退休了,每天笃悠悠爬起来,加上邻居不再串门了,没必要穿睡衣。”

    “小区出门走十分钟就是陆家嘴,那么体面的地方,穿个睡衣在摩登大楼下晃,难看伐?”


    2005年7月,一些市民穿着睡衣前去沃尔玛在上海刚开业的首家商场购物。/张海峰张


    随着刘锦云这一代人开始抛弃穿睡衣出门的习惯,曾经风靡一个时代的睡衣文化也就大幕落下了。

    我们发现,最近几年,公共媒体上和这个话题有关的文章寥寥无几。

    视线回到2010年5月,正是“穿睡衣上街”争论最为激烈的时期。当时《纽约时报》上刊登了名为《上海的睡衣游戏结束》的文章。

    作者写道:“上海黄浦江畔的历史建筑还会在那儿屹立很长时间,88层高的金茂大厦亦是如此。”

    “不过随着人人都搬进宽敞的现代化公寓楼,街头睡衣的景象可能会逐渐消失。”

    “到那时,一些时装设计师也许会让模特穿着睡衣上T型台——而台下的观众也会大声鼓掌叫好。”

    九年过去了,这位作者的猜测,正在成为今天的现实。





    

上一页 1 ... 3 4 5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作者: 责任编辑:六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