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消费警示

食品安全案件白皮书发布 过半民事案件涉进口食品

  原标题:过半民事案件涉进口食品

  上海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发布涉食品安全案件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白皮书显示,2017年5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上海三中院和各基层法院共审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66件,其中一审案件59件、二审案件7件;上海三中院和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共审理涉食品安全民事案件1169件,其中一审案件1060件、二审案件109件。

  大多“代购”都属销售行为

  在刑事案件中,涉案食品种类繁多,包括酒、奶粉、牛肉、狗肉、豆瓣酱、调味品、茶叶、巧克力等,还有人参、灵芝、鱼肝油等保健食品。鉴于食品安全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大,对于判处缓刑的被告人一律依法宣告禁止令,禁止被告人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下一步,我们将探索扩展禁止令范围,在食品安全犯罪被告人刑满释放后,也禁止他们在一段时间内从事相关活动。”上海三中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顾军伟说。

  在民事案件中,进口食品是案件“大户”,超过五成案件涉及进口食品问题,其中以代购等名义销售未经检验检疫的进口食品现象较普遍。原告徐某某在邵某开设的淘宝网店购买价值4000多元的日本明治固体奶粉,收到货后发现涉案商品外包装没有中文标签。于是,徐某某以所购商品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为由,起诉要求“退一赔十”。一审法院判决邵某退还货款并支付十倍赔偿,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代购应当符合委托合同法律关系的特征,在我们受理的代购案中,只有零星个案是真正意义上的代购,其余所谓代购,在法律上都属销售行为,要严格遵守我国食品安全法对进口食品销售的有关规定。”上海三中院民事审判庭庭长姚建中说,食品安全法第92条规定,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进出口商品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检验合格。《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也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应当遵守进出口监督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食品安全专业维权特征明显

  不久前,淘宝店店主李某向媒体曝光自己遭遇的“职业维权”团伙。李某经营一家专卖运动膳食的网店,货物从美国代购进关,含小票和检疫证明,但没有中文标签。正是这一点,让李某的网店被人盯上,不断有人下单并向法院起诉要求十倍赔偿。

  上海三中院发布的白皮书显示,在民事案件中,九成以上诉讼案件的原告在本市及其他省市法院有多起类似诉讼,食品安全专业维权特征明显。普通消费者通过诉讼维权的意愿并不强烈。“严格来说,‘职业打假’不是法律用语。”姚建中说,“如果发现原告有多次类似诉讼,我们在法庭调查时会更严格地去审查各个要件,必要时会加强原告的举证责任。”

  上海三中院曾审理过一起案件,原告连续在三四个商家购买过期商品,时隔多日后向商家索赔,未果后向法院起诉。姚建中说,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要求原告说明为什么没有当场向商家提出异议,对原告不能给出合理解释的,一般不支持诉请。“但只要原告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法院依旧会支持他们维权。”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王闲乐 责任编辑:猪柳蛋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