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沪上无人便利店“濒危” 光靠新鲜感难以长久

  原标题:“濒危”的无人便利店

  是否有消费者发现,上海街头曾经火热一时的无人便利店,渐渐冷清了起来,有的甚至清走了货物关门歇业了。无人零售曾经备受资本追逐,2017年全年共吸引总额超40亿元投资,但短短两年时间,这个“新鲜玩意”就从出现、火爆,转而为少人问津。玩家们开始变得低调起来,无人便利店似乎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缤果盒子:“不方便告知”门店信息

  缤果盒子是这个赛道的明星企业之一,也是最早落地上海的无人便利店。但去年其传出裁员、高层出走等负面消息。虽然曾号称要开出5000家门店,此前官方宣称全国共开了500家,但并没有公开500家店分别位于哪里。

  记者在高德地图上搜索缤果盒子,只能搜索到它在上海最初设置的2家门店,而这两家店已经关闭了,当时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与场地方停止了合作。记者又通过大众点评搜索,仅有一家位于徐汇区大西洋城的门店显示营业,不过其评论统共只4条,且最近的停留在今年2月。

  此后,记者拨打缤果盒子客服电话询问上海门店共有几处及相关地址,得到的答复竟是“不方便告知您”。“如果您想体验的话,只可以告诉您一两个地点”,该客服随即报出了两处地名,分别是“申通地铁维修公司”及“上海三甲港酒店”,但当被问及具体道路等详细地址时,客服表示不清楚,需要后续自行搜索。

  最后,记者再次追问上海的总体门店数量,客服依然坚持回应“不方便告知”。

  记者通过其官网和官微上看到,缤果盒子宣称目前并不着急在国内布局,开始摸索新的模式,称在北京尝试做生鲜的无人盒子,还开始转战海外,布局马来西亚和日本。至于其眼下在上海的布局情况,尚不能找到确切说法。

  x-24h:鲜有人入内消费

  和缤果盒子不同,巨昂科技在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开了一家“x-24h智慧便利店”,一开始就主打鲜食商品的无人化制作和售卖,包括面包、三明治、咖啡、冰淇淋、橙汁等。这家店已经开业近一年,但在记者观察的20分钟里,鲜有人进入消费。

  虽然已经实现了无人化售卖,但考虑到消费者可能还不习惯,“x-24h智慧便利店”店内还是配备了工作人员,他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大家介绍如何通过手机扫一扫实现自助购物,以及操作电脑后台程序,配合到店的运维人员对机器进行清洗和维护。

  值班的店员介绍,地铁人民广场站的这家店是仅有的一家试运营店,目前相应的无人贩卖设备还没有达到商用的标准,运营维护的成本较高,因此,营业后并没有进一步地宣传推广。当下,公司正在进行技术升级。

  鲜食商品无法长时间保存,需要定时更换。据了解,公司每天会派人补货,没有卖掉的面包、三明治等食品都会做报废处理。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化到产品价格上,记者对比了一下,发现店内商品价格的确不比普通便利店便宜。

  猩便利:与普通便利店无异

  猩便利的线下门店最初也打过无人便利店的旗号,但现在,官网上显示的定位是“智能自助便利店”。

  劳动报记者来到位于静安区西康路路边的一家门店,发现它更像是增加了自助结账设备的便利店加咖啡厅———店里摆放了桌椅,设置了休息区,并把咖啡和便当作为一大卖点。在休息区,不少人买了咖啡或者吃的后坐下休息,人气还不少。

  这家猩便利店里有两位店员,一位负责整理货架,一位负责收银。据了解,最初时,还有专门的店员站在货架边,负责向顾客介绍如何下载猩便利app,然后按照流程实现自助购物,但现在可以把商品带给收银员,然后出示微信钱包或支付宝钱包的二维码进行付款。

  记者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大部分人都使用微信或支付宝进行消费,也有少数顾客直接支付现金。从这一点看,这已与普通的便利店没有差别。不过,据店员介绍,现在使用app消费的顾客也不少,因为部分商品会有app付款的专属优惠,另外app上还推出了外卖服务,把咖啡和便当配送上门。

  一年40亿元投资换来昙花一现

  2016年12月,亚马逊推出AmazonGo,让无人便利店这一新零售业态进入公众视野。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无人零售货架累计落地2.5万个,无人便利店累计落地200家,无人零售这个新风口全年共吸引总额超40亿元投资。

  但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无人零售从惊艳亮相到黯然离场的时间是如此之短,隔年就频频传出倒闭、裁员、融资受阻、撤点等一系列负面消息。

  除上述提到的品牌以外,成立于2015年的邻家便利店,曾被视为无人零售行业的黑马,但在2018年,邻家母公司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突然发布告知函,168家门店全部倒闭。而2018年最被市场看好的GOGO小超,则成为全国无人货架行业中第一家倒闭的企业。

  光靠新鲜感难以长久

  无人零售被资本看好之时,业内曾有声音称,“如果无人便利店始终不能盈利,迟早有一天,资本狂潮会逐渐退去。”不曾想,一语成谶。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无人零售当初受到资本的追捧,是因为共享经济的热度降低后,资本亟需追逐下一个新热点的需要,但不管零售行业如何发展演化,都离不开成本、效率与体验这三个关键词,而无人便利店在这三个方面做得还不够。

  据了解,在无人便利店的实际运营中,需要在场景贴合度、库存丰富度、存货容量、补货成本、覆盖用户数之间找到最优的平衡点。但前期,很多无人便利店项目进行的是没有质量的数量扩张,使得前期花钱效率太低,模式不可持续,而且无法给用户提供持续而优质的服务体验。

  事实上,手机扫码开门、自动识别结算,甚至可以“刷脸”进店和付款,无人便利店在初期确实让人感到很新鲜,但是体验却并不怎么好。有消费者在体验后表示,“刚开始觉得手机扫码就能买东西挺好玩,但时间一长每次买东西还要掏出手机扫码才能进店感觉挺麻烦。”

  无人便利店反而不是那么“便利”,消费者的光顾次数可想而知。对于无人便利店遭遇的窘境,业内人士认为,其核心不是“无人”,而是“便利”和“产品”,但目前的无人便利店和普通便利店相比,只是少了店员,其他方面并没有改变。此外,无人零售店只是线下渠道的一种补充,由于租金和技术不完善,很难实现规模化。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劳动报 作者:叶赟 责任编辑:猪柳蛋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