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黄浦区实现历史建筑扫码阅读全覆盖扫码听音频

  在黄浦区一些老弄堂门口,出现了刻着二维码的金属牌。即使市民游客对这些弄堂并不了解,扫码就能“阅读”它的前世今生。昨天,记者从黄浦区旅游局了解到,包括这些老弄堂在内,黄浦区已实现了区域内历史建筑扫码全覆盖。

  小弄堂原来“大有来头”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人民广场附近的新昌路。这条小马路看起来“貌不惊人”,沿街的弄堂房子倒是很气派,灰色屋顶、红色砖墙,有两三层高,弄口的门头还是雕花的。

  懋德里门口,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伯告诉记者:“这弄堂有近一百年历史了。”不过,弄堂里的房子具体是什么时候建造的,门口的马路又有什么来头,这名姓杨的老伯却说不清楚:“这比我出生的时间还要早了。”

  记者注意到,懋德里弄堂门口有一块嵌在墙上木框里的金属牌子,上面有一个二维码,还用中英双语标注了“欢迎关注阅读建筑微信平台,了解那些藏在上海历史中的真实故事。”

  记者用微信扫了扫二维码,手机上跳出一页关于懋德里的介绍:“懋德里建于1924年,砖木两层结构,一共有11幢。”此外,还介绍了新昌路的历史渊源——原来,这条马路竟然1899年就有了,那可是清朝光绪年间。

  在杨老伯的陪同下,记者在懋德里转悠了一圈,发现它与隔壁的新昌路87弄祥康里相通。祥康里的房屋外观和懋德里差不多。记者扫了一下弄堂墙上的二维码,从介绍内容中发现,它和懋德里是同年建造的,难怪它俩看起来像“双胞胎”。

  这一带,能够扫码阅读的居民住宅,不止这些弄堂房子。离开新昌路,向东走到黄河路凤阳路路口,一幢外形特殊的七层大楼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楼名叫长江公寓,样子是弧形的,门口的木框里也有一块刻着二维码的金属板。扫码后,长江公寓的历史渊源、内部设计、老照片和名人故事全都出现在记者手机上。它的原名叫卡尔登公寓,是一幢英式住宅,建于1934年。作家张爱玲和她的姑姑张茂渊曾住在公寓301房间。

  公寓1楼住户李女士说:“大家都知道张爱玲在静安区常德公寓住过,知道张爱玲在这里住过的人倒是不多。”

  扫码后还可听音频导览

  扫码“阅读”老弄堂、老住宅,看起来很方便,是谁的创举呢?记者获悉,这些资料都是南京东路街道通过联系保存资料的相关部门、走访老居民记录口述故事,收集整理出来的。他们把社区里最有代表性的十处老弄堂、老住宅的文字介绍、图片资料分门别类,放在街道官微“阅读建筑”频道中,又在这十个地方的门口设置了刻有二维码的铭牌,供游客扫码阅读。

  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市民游客对黄浦区老弄堂颇有兴趣,却又因为各种原因无从了解。我们就想了这个办法,希望给大家带来方便。”

  黄浦区旅游局透露,该区可以扫码阅读的建筑,不止这些老弄堂。不久前,黄浦区已在全区204处优秀历史建筑铭牌上都贴了二维码,市民扫码后不仅可以浏览老建筑故事,还可以听音频导览。

  区旅游局一名负责人说:“这些老建筑大多集中在外滩、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和瑞金二路等四个街道,与这四个街道相关的信息都是街道整理的,其余部分则是区房地局牵头做的。”除了扫码,关注黄浦区旅游局官微“黄浦最上海”,也可以搜索到所有老建筑的介绍信息。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 责任编辑:湘湘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