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40条马路见证上海改革开放之复兴中路诠释海派

2018-06-08 09:20:25

◆复兴中路573号的这个窗户里,钱锺书写出了《围城》

◆复兴中路573号的这个窗户里,钱锺书写出了《围城》

  老公寓建筑群:近代建筑文化的美丽剪影

  在上海的近代历史建筑中,公寓建筑是一个尤为特别的存在,也是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类别。在中国,似乎很少有城市如上海那样,保存了多达160多处公寓建筑群,这些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公寓,是彼时上海的一个美丽剪影,也是上海一项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20世纪初,作为舶来品的公寓建筑和花园住宅在复兴中路井喷式地涌现。可以说,这个区域几乎是老上海公寓大楼最为密集的地方。早年间居住在老公寓的教师、医生、高级职员们构成了上海的公寓文化——重家教、懂礼仪、遵守规则、崇尚人文修养,并在百多年里细水长流地渗入了上海的城市精神。

  从常熟路地铁站出来不久,你一定会被一幢红白相间的建筑吸引。复兴中路 1363号的玉门公寓 (原名 “克莱门公寓”)外观出挑,它是由五幢完全相同的公寓楼组成,高三层,连屋顶四层,屋顶有老虎窗采光。屋面为红色机制瓦,南立面为跌檐式山墙,砖瓦砌法考究,极富装饰性。砖饰图案既有西方传统特点,又有现代装饰意味。

  1936年,克莱门公寓里诞生了上海第一个室内铺设地板的溜冰场——辣斐溜冰场。1941年,辣斐溜冰场摇身一变又成了辣斐剧场。正值上海孤岛时期,负责演出的是于伶的 “上海剧艺社”,不少左联的作品登上过舞台。1954年后,这里又成了 “东华书场”——上海说书大多是评弹,再后来,公寓成了居民住宅。不少以老上海为背景的影视剧都在这里取景,比如剧作家曹禺同名话剧改编的电视剧《日出》;讲述知青子女回沪后一系列遭遇的电视剧《孽债》;还有导演许鞍华的电影 《半生缘》等。

  2003年,克莱门公寓被公布为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但是,在之前成为居民住宅的过程中,“克莱门”原来的客厅已被改造成了住房,原来的柚木过道走廊上,搭出了厨房,铺设了煤气管道,而公寓原有的内部格局,经多次分割改造已大变样,虽外观依旧好看,但内部格局荒腔走板。小区内,居民违章搭建的用于居住的小屋与整体风格格格不入,很是煞风景。

  既要让居民过上 “适意”的日常生活,又能兼顾历史保护建筑的要求,一项基于此的改造工程启动了。在这次牵筋动骨的改造中,院落内36处共450平方米 “上了年岁”的违章搭建被拆除。除房屋外立面修缮外,还规划了整体绿化,排布了车位,增设了居民晾晒的设施,增加了居民休息园区和公共活动空间。

  改造后的公寓宛如新生,绽放出属于她的生命质感。一些到上海作短期旅居的老外和追逐时尚的年轻人,会慕名来 “克莱门”租住。而原来居于此的220户居民,也真的过上了“乐惠”而 “适意”的生活。公寓楼的外观被保护了下来,依旧散发着历史风貌区浓浓的腔调。

  离玉门公寓不远便是复兴中路的标志性建筑 “黑石公寓”,这幢建成于1924年的砖混结构建筑,因填充墙体和部分构件采用黑石而得名,曾多次“出现”在老上海的报纸和明信片上。公寓体现了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 “任性混搭”,这在当时的上海,甚至全世界都算得上走在前沿。1981年,公寓加建一层。2005年,黑石公寓被选为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如今的黑石公寓,走廊色调清新,搭配着拼贴出来的马赛克图案,满满的复古调调。顶层大露台视野开阔,从上面俯瞰可与不远处的 “克莱门”相望。工作日上午,总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会在这边走走看看,回望往昔岁月,和背着相机拍个没完的年轻游客擦肩而过。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文汇报 作者: 责任编辑:湘湘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