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40条马路见证上海改革开放之复兴中路诠释海派

2018-06-08 09:20:25

复兴中路553弄复兴坊俯瞰图(资料图片)

复兴中路553弄复兴坊俯瞰图(资料图片)

  左邻右舍般的闻人贤达密集

  一直以来,优雅的居住环境,使复兴中路竟像是左邻右舍般的闻人贤达密集:复兴中路512号,刘海粟故居;517号,冯玉祥故居,柳亚子也来借居;518号,米丘林公寓;553弄复兴坊,何香凝、史良上世纪30年代在此生活;573号,钱锺书在此写出《围城》。

  这条路上生活过不计其数的名人:陈伯藩、董竹君、柯灵、钱杏邨、丁玲、张大壮、林淡秋……不久前去世的传奇影星王丹凤,晚年便居于复兴中路陕西南路转角的陕南邨。

  复兴中路512号,一幢沿街的三层楼小洋房:刘海粟旧居。这幢法式花园小宅由实业家朱葆山建造,20世纪30年代被画家刘海粟租下。海粟老人和夫人夏伊乔就居住在此,直至刘海粟去世。刘海粟旧居离复兴公园很近,老人在世时常去那里散步,从公园的前门进,顺着主路走十分钟,便是公园的雁荡路后门。这里距南昌路的科学会堂几十步之遥,科学会堂的大堂正面墙上,曾挂过刘海粟的画,兴许他也曾是这里的常客。

  在517号那幢坐北朝南的法国式花园别墅里,住过时任上海市通志馆馆长的柳亚子。573号,是钱锺书一家蛰居上海时的所在地,这幢临街的三层楼弄堂房子,是当年钱锺书的叔叔花了大价钱 “顶”来的。杨绛 《我们仨》中有写, “辣斐德路钱家住的是沿街房子,后面有一大片同样的楼房,住户由弄堂出入。”1941年,钱锺书从湖南辞职回沪住在这里,由于家里人口众多,夜里只得和妻女挤于底楼客堂的帷幔之后。后来,家人渐渐离沪,钱锺书一家便搬进了二层与三层间的亭子间,一住就是八年。《听杨绛谈往事》(吴学昭著)中描述过当时情景:屋子很小,除去一张大床,只容得下一个柜子和一张小书桌。

  不过无论如何,夫妻二人终有了读书写作、同友人交流的空间。钱锺书 “销愁舒愤,述往思来”的《谈艺录》后半部,杨绛的几个剧本都在这间小屋完成。也正是在辣斐德路亭子间里的困顿中,孕育出了著名得不能再著名的 《围城》。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文汇报 作者: 责任编辑:湘湘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