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新闻

专家:不要盲目内卷,把自主的空间留给孩子

    上海热线讯: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牵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何让家庭教育为儿童护航,为家庭赋能?六一儿童节前夕,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教育集团承办的"与孩子共成长-走向新时代的家庭教育"论坛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论坛现场↓↓↓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是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重要一环,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始于家庭,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点。"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在致辞中指出。

钱旭红发言↓↓↓

    主题报告环节,四位专家的微报告分别从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哲学和基础教育家校合作的视角,阐述了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格赛尔爬梯实验早就证明只有在关键期的训练才是有意义的。教育的目标是指向未来的,是二三十年后才能看到的教育的效果,而非当下的效果。"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贺岭峰教授带来了《脑科学视域中的家庭养育"七宗罪"》主题分享。他从儿童青少年大脑发育的视角,总结了当今家庭育儿过程中的一些看似正常实际上违反脑科学的做法。并提醒家长,不要盲目内卷,应该学习一些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做一个懂科学的新时代父母。

    "他哪道题做对了或做错了,你管不了这么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应该退到这个舞台的边缘,把自主的空间留给孩子们。"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以"从心理学视角看家庭教育的误区"为题,指出当前的家庭教育存在的三个较为明显的误区:一是窄化对孩子智力发展的理解,进而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成长期望;二是无视孩子成长需求的多元性,单纯聚焦孩子的能力发展;三是不能科学地看待孩子成长中的错误,错失孩子在错误中成长的契机。

    "比如有些孩子爱用哭和打滚的方式'要挟'父母给自己买巧克力。这时候家长要做到'不发脾气地刚',要以'柔-刚-柔'的流程来和孩子对话。"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刘良华教授在"关键年龄与关键教育"报告中,介绍了孩子成长的三个关键期,并结合心理学理论,就每个年龄阶段的教育侧重点进行了解读:3岁前后的关键是感性教育,父母应严慈相济;9岁前后的关键是规则教育,父母应因材施教;15岁前后的关键是意志教育,父母应勿忘勿助。

    "所谓的家校共育,最重要的就是各就各位。"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周彬教授就"家校共育何以可能"展开了探讨。他以教育真空、教育重叠等问题为切入口,指出"家长与教师并非社会赋予即成立的角色,而取决于其是否履行了应有的职责"。他认为,家长和学校均应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适应和社会交往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主题报告↓↓↓

    当天的论坛还透露,今年9月,华东师大将面向社会推出"家庭教育"微专业,组建家庭教育专家团队,领衔课程内容规划,帮助更多家长习得和掌握家庭教育专业知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少些不安和焦虑,多些自信与从容。据悉,这是华东师大继去年9月开设全国首个面向师范生的家庭教育微专业、开办家庭教育主题工作坊之后,以教育研究服务社会的又一创新举措。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综合 作者: 责任编辑:MIST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